
頻繁換工作履歷怎麼寫?自傳該不該寫?先寫工作履歷還是學歷?新創和傳產的履歷需要差異化嗎?
在準備履歷的時候,你是不是也有很多疑問?Anywhere 找來專注於科技人才媒合與職涯規劃服務的千萬獵頭 Andre Chen,以 Q&A 的方式快速解答你心中的謎!
1. 我換過很多家公司,會不會因此被扣分?
資歷 10 年以上,在同一個管理功能(Function)累積至少 3 到 4 份工作經驗的人才,是人力市場上最有競爭力的群體,而這個群體的履歷一般被獵頭視為「黃金履歷」。
Andre 解釋,主導企業運作的核心功能不外乎「產銷人發財資」,當一位工作者在其中一個功能領域累積一定程度的資歷,熟悉該功能領域的運作,並且曾任職不同企業,受過不同工作文化的訓練後,無論是對上還是對下,其軟硬管理實力發展已經相當完整,因此會成為企業爭相招攬的對象。
以 Andre 為例,他專注發展行銷功能領域,過去曾在知名消費電子產業從事業務開發(Key Account)、產品經理(Product Manager)、供應量管理(SCM)、通路行銷(Trade Marketing)、行銷公關專案經理等職務,並完成 MBA(國際化人力資源)與資訊管理系(資料庫與程式設計)訓練。
經歷校園和不同產業的完整訓練後,他加入獵人頭產業,運用過去在行銷領域的經驗和觀察精準媒合企業與人才,一年內創造千萬的人才媒合業績。
所以,找到你感興趣並願意深耕的產業或專業,在產業內進行橫向拓展(培養在該產業的企劃、執行、策略能力)或持續深化個人的核心專業,培養日後跨產業發展的能力,未來你會有更好的機會和選擇。
2. 先寫工作履歷還是學歷?
已經有工作經驗者建議優先敘述工作經驗,若是職場新人,還沒有累積顯著的工作成就,則可以視情況先表示學歷背景。
3. 精美排版有加分嗎?
排版簡約大方、內容井然有序即可,重點在於你如何用工作成就包裝個人價值。
4. 自傳寫不寫?
可寫可不寫。建議用 Summary 自我介紹即可,篇幅不用太長,敘述你是誰,具備什麼專業、幾年年資,擅長什麼技能,過去創造哪些亮眼的工作成效,應徵這個職缺的原因,以及一句話帶過你的人格特質。
5. 該強調技能還是人格特質?
視企業需求而異。如果企業著重即戰力,請強調你的技術能力。
技術開發型人才:建議展示你的個人作品(Side Project),像是在程式碼管理網站 GitHub 上參與或執行過哪些專案?表現你的技術與自我學習能力。
數位行銷型人才:建議展示你的 Google 數位行銷的認證、曾撰寫過有關目標產業的 Insight 文章與社群參與經歷,如互聯網工作者社群 Xchange 等,表現你對市場的了解程度和操作能力。
如果企業願意接受沒有相關經驗的工作者,不妨以人格特質表現你的潛力。記得在自薦信(Cover Letter)中多下點功夫推薦自己,像是敘述自己用什麼方式、管道主動學習產業知識(Domain Know-How)。
6. 績效可以灌水嗎?
強烈建議誠實以告,好讓獵頭可以提供適合的協助。
7. 傳產和新創的履歷有不同的撰寫方式嗎?
不用特別作區分。使用你目標產業的語言來撰寫你的工作經驗和績效即可。像是使用行銷產業的術語——日活躍用戶量(Daily Active User,DAU)、年營收成長率(Year on Year,YoY),才可以讓面試主管知道你做過什麼。
記得把專有名詞以全稱展開,像 DAU 就以 Daily Active User 表示,產品經理以 Product Manager 表示,畢竟 PM 同時有 Product Manager 與 Project Manager 兩種不同的職責;每一家公司使用的工具也不同,若僅以縮寫表示專有名詞,可能會造成面試主管的誤會或理解困難,完整展開專有名稱會提高溝通效率。
P.S. 只需要把第一個專有名詞完整寫出,接下來皆可用縮寫表示。
8. 履歷要定期維護嗎?
要。你要定期更新自己的履歷,持續記錄自己新的工作績效或技能,才不會忘記自己做過什麼,而且建議針對日後想要發展的幾個產業,個別寫不同版本的履歷備用。
除了以上常見問題,還有哪些履歷撰寫的誤區需要避免?!延伸閱讀 🔥 求職面試必讀!獵頭、人資盤點 10 大履歷錯誤,你中了幾項?
想獲得更多職涯規劃的建議?了解新的工作機會?到 LinkedIn 找 Andre 聊聊!
延伸閱讀
求職面試必讀!獵頭、人資盤點 10 大履歷錯誤,你中了幾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