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管是數位遊牧還是來台留學工作,除了可以體驗當地美食文化和節日文化外。對於不少剛來台灣生活的外國人來說最為苦惱的就是作為外國人在當地生活的不便利。本篇就來分享幾個小編在台灣生活幾年的生活心得和實用工具,一起來看看如何像一個本地人一樣在台灣的生活。
日常生活小幫手
雲端載具

台灣的一大特色就是財政部定期舉辦的「發票/收據」兌獎活動;單單只是在便利店買一瓶水除了發票外還會收到一堆的優惠單據等,所以在當地不管買什麼通常錢包都會塞滿各種小票單據。
別小看這些發票的價值,其實你每收穫的一張發票就是一張彩票。台灣的發票每 2 個月就可以兌獎一次,獎金從新台幣最低 200 元到千萬元不等。
代表著你也許只是買一杯咖啡、食物或日常生活所需物品,就有可能一夜致富成為千萬富翁。唯一美中不足的就是每次兌獎時候都需要一張一張去檢查累積得像小山一樣的發票,數量多到錢包、書包、衣服口袋都會有發票的蹤影;不小心掉了幾張說不定你就與百萬獎金擦身而過了。
同時,由於台灣每日大量的發票印製與丟棄量也是對環境一大破壞。所以為了減少這些枯燥無聊的兌獎過程且方便集中管理發票,對環境減少傷害。
台灣政府及民間組織都有推出各種「雲端載具」的應用程式,將你的發票存到雲端,系統自動幫你兌獎還可以選擇直接匯款到你的錢包,免去還要去便利店兌換獎金的麻煩;而且不少雲端發票管理軟體會還幫你統計你這個月花費多少等等別的附加理財功能,十分的方便好用。
交通出行
悠遊卡
悠遊卡與香港的八達通卡功能十分之類似,適用範圍非常之廣泛。除了可以用作捷運、公車、火車等等交通工具搭乘的支付工具外,在 7-11、全家等便利店或者部分的餐廳都可以使用悠遊卡付款。

YouBike
「YouBike」是台灣的共享單車,使用悠遊卡就可以租借;遍佈多個城市且費用也十分便宜。台灣只有台北、新北有捷運(地鐵)交通網絡健全便利;台中高雄也有,不過線路規劃較少,相對起來還是巴士與機車汽車較為方便許多。
但是在台灣其他地方對於沒有當地駕照的外國人來說只有巴士或者的士車可以選擇;巴士繞路需要花費很多時間通勤,每次出行搭的士車也不切實際。YouBike 就成為了外國人在台灣很好的一個代步工具,便宜且方便快捷。
iRent

想騎車或開車但是又覺得買車之後回國不值得或是去租車時候也不知道如何與當地人交流?也許你可以試試 iRent 這個租車軟件。外國人如果有台灣的駕照或者國際駕照可以透過 iRent 平台來租借汽車或機車。全程不用與人接觸,一個按鈕就可以開始使用你的汽車或機車,省掉了你很多不必要的麻煩。
台灣小常識
垃圾車
在香港播放歌曲的車一般的是買雪糕的車,但是在台灣播放歌曲的是垃圾車。台灣丟垃圾的習慣不像我們在香港公屋或私樓都有一個收集垃圾的地方,方便你 24 小時丟垃圾。
在台灣丟垃圾就很講究「時間」與「垃圾分類」,每天特定時間政府都會有垃圾車來收集居民的生活垃圾,所以就要先了解垃圾車什麼時間來,會經過什麼地方;如果錯過這班只有等明天。
而且你的垃圾也需要做好垃圾分類,因為會在收集時候檢查;如果全部放在一個袋子內,很不幸的你只有把這些帶回家分類好再回來。

租房 Tips
子母車
剛到台灣的外國人也許會覺得花時間等垃圾車很麻煩,所以在租房時候可以試著找有提供「子母車」的住所。「子母車」就是在你的公寓附加有提供一個扔垃圾的地方,讓你不用再花時間去等垃圾車來,一段時間之後由公寓管理室幫你集中處理。
通訊軟件
在台灣使用「LINE」作為主要的通訊軟體,就像香港習慣以 WhatsApp 作為通訊軟體一樣。此外,LINE 也有收付款功能,所以不用帶錢包就可以在超市、便利店或快餐店等地都使用 LINE 進行支付,不過需要注意的是本地的一些小店還是以收現金為主。
印章
在香港辦理文件之類大家都是習慣簽名就可以了,但是在台灣簽名辦理文件(例如:銀行開戶、簽訂租房合約等)時候多數都會要求「印章」在加上簽名。所以外國人來台灣時候可以先考慮去製作一個姓名印章,以備不時之需(便宜的新台幣 200 元不到就可以做一個)。
民國年
民國年=當年的年份-1911
例如:2021 年 10 月 9 日=民國 110 年 10 月 9 日
平時在台灣填寫文件時,也許會注意到部分文件要求你填寫出生日期或者當天日期、年份時候要求以「民國」年份為主。

當然這些工具和小知識的確可以讓你在台灣生活更加方便。但是每個地方都有著自己獨特文化與習慣,作為外國人來到當地,需要跳出舒適圈;主動去與本地人做朋友、不斷的學習和主動發問等這些都是必不可少且融入當地的必經之路。
延伸閱讀
港生活 知多啲 來港新人必備! 20 個 IG 緊跟香港本地潮流 讓你快速融入當地